当前,以NFC为代表的现场手机支付模式的讨论已经逐步升温到争论标准制定的地步,对于采用何种标准实现现场手机支付,不同利益阵营日益流露出趋向竞争的姿态。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现场手机支付尚处于“铺路”阶段,市场成熟还需2-3年的培育,并且现场支付也不一定代表未来手机支付的所有发展趋势。
日前,中国联通一位负责新业务开发的人士表示,未来的手机支付模式将呈现出现场支付和远程支付相互结合的特色,在这个过程中,手机支付的市场发展将呈现出“长尾”特征,每一种支付模式都有自己的细分客户与应用特点,在蛋糕需要共同做大的时候,所谓的模式与标准的竞争不一定以显性出现。
现场支付的“盈与缺”
“现场支付是当前运营商和银联共同关注的热点。不可否认,现场支付具有良好的购物体验及强大的示范效应,能够给手机用户带来比较强烈的使用冲动,因此,现场支付将成为这几年的投入热点,”上述联通人士表示,“不过,从概念到现实,现场支付还有许多困难要去克服。”
对中国移动来说,手机终端的改造路径已经确定,就是中移动力推的SIM卡改造方式,通过更换带有RFID功能的SIM卡,中国移动能够避免成为一个通道提供者,从而把支付结算与移动增值紧密结合起来,成为手机支付产业的核心掌控者。据了解,更换一个SIM卡的成本在100元左右,对中移动来说,即使大规模更换,这个成本也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现场支付成功的另一个要素是支持手机支付的PoS终端。中国移动方面表示,在PoS机的铺设上面临压力,将采用“合作”模式,运营商将与各种商家及大卖场合作,以投资或租赁的方式提升移动支付PoS机的铺设率。
以银联为代表的手机支付模式似乎没有明显的短板,银联一方面手握各大银行的资源,另一方面也与三大运营商有不同程度的合作。不过,从近几年的市场表现来看,与银联合作的手机支付业务只能用步履维艰来形容。
据介绍,银联的一大弱点也在于PoS机改造,相对于数百万台PoS机终端的改造成本,银联自己基本上难以承受,而各大商业银行对此也兴趣缺乏。因此,从目前来看,手机现场支付前景看好,但规模化应用仍很艰难。
远程支付量变
业内专家认为,现场支付的市场成熟期“起码需要三年”。与此同时,远程支付的潜力尚没有得到银行和运营商方面的关注。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的手机远程支付有了长足发展,开始了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在传统认知中,相对于现场支付,手机远程支付仅仅限于一些小额支付,且支付面狭窄,应用范围不广,因此,各大商业银行对此兴趣缺乏。除了运营商有所尝试外,只有一些第三方支付公司在埋头开拓。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成熟,手机远程支付无介质、无终端限制的特点得到了体现。从事第三方支付的易宝支付副总裁余晨表示,在移动互联网发展到现阶段后,这个特点给第三方支付带来了没有预料到的广阔市场,并且针对各种细分市场,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商业模式。
余晨表示,对最终用户来说,手机远程支付的体验正在迅速改善。“从资金来源上看,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用户不仅可以使用银行卡、信用 卡实现无卡支付,还可以使用各种预付费方式进行支付,包括运营商的充值卡、盛大的游戏点卡甚至腾讯的Q币、联众的联众币等。这些方式能够横跨三大运营商的用户群,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电信的手机用户可以使用移动的神州行充值卡支付某些移动互联网应用的费用。
在应用层面上,当移动互联网主要是一个娱乐平台时,手机远程支付主要提供一些虚拟产品的支付,如音乐、软件、游戏等。当移动互联网开始出现电子商务的应用后,手机远程支付迅速跟进,开始具备移动商务结算平台的功能。
远近结合是大趋势
从长远市场来看,手机的现场支付和远程支付是非常紧密的互补关系。“没有人会通过手机远程支付买冰箱这样的大件。远程支付只面对那些与其支付特点相对的人群。这个市场的分割度很高。”余晨表示。
实际上,手机现场支付与远程支付面临完全不一样的用户群体。把两者列为或替代竞争关系没有依据,两者是互相补充的关系。现场支付创造的是一种全新的支付体验,这个市场中创新应用是主流,而手机远程支付主要替代的是传统的支付渠道。远程支付的市场驱动力来自传统行业支付方式的电子化。
余晨表示,从航空售票领域来看,其表现非常明显。由于航空售票需要全面用户信息,因此通过手机进行信用 卡无卡支付的风险可控,与远程支付的便捷特点更容易结合,目前已替代了一部分的现金支付,特别是在商务人士中,已成为购票时的主流支付方式。
对运营商来说,为了全面推动软件商店的应用,扩大用户群来源,更加需要和各种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而这种虚拟产品的销售,远程支付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在保证风险可控的同时,更快捷也更加方便。目前易宝支付等第三方公司与三大运营商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合作。
很明显,手机支付市场是一个“长尾”特征明显的市场,需要更多的合作者进行模式创新的开发,仅从当前来看,市场最需要的是把蛋糕共同做大,而不是就蛋糕份额进行争论。 [来源:CWW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