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网(微博|微信)讯:这是光棍节“变成”双11购物节的第七个年头。在这次狂欢购物中,华为追上了小米,一些中小卖家、淘品牌淡出了销量排行榜。有消息透露,阿里内部不再是大力扶持淘品牌,而是拉拢传统大品牌,未来,天猫会成为一个线下企业的线上秀场。不过,双11也带来了一些“后遗症”。
双寡头电商格局
今年,阿里唱主角,京东唱配角,当当、唯品会等电商的声音明显变小。苏宁已“嫁给”阿里,不能算作选手。
“阿里+京东的双寡头垄断的格局更加明显,而且阿里在移动电商也占据80%的市场,导致传统企业做电商还是熬不过淘宝天猫。”龚文祥说。
“对消费者而言,选择机会变少。比如要买家电,只有在阿里或京东上选择,中型电商都消失了;对商家而言,风险更大。两个平台搞垄断,要求商家参加活动时二选一,商家触电时,直接变成选择渠道。”龚文祥称。
此前,京东举报天猫要求商家二选一,龚文祥透露,实际上,京东自己也会要求商家签署排他性协议。
不像去年双11举行后阿里股价大涨,今年11月11日后三天,阿里股价连续下跌,11日当天下跌1.94%,收报79.85美元。同样在美上市的京东、唯品会股价11日也下跌。
投资者对双11的焦点在于,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之下,电商展开促销是否真的拉动内需?
MCM Partners高级分析师曼睿(Ryan Roberts)在接受澎湃 新闻 采访时说,“双11的销售数据的确是令人鼓舞的,但是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消费者利用双11促销活动消费,我们想知道,中国消费者是不是透支了未来的支出,把消费集中在双11这一天。除非有更多数据公布,否则我们不会知道这个情况到底如何。”
“你认为双十一存在的价值大不大?”微博上一个有4510人参与的投票显示,50.7%的人投给了“无所谓,平时一样买”,24.3%的人选择“太好了,每年购物狂欢,太省钱”,17.1%的人选择“太差了,配送速度受不了,退货麻烦”。
“双11,对整个社会零售是掠杀式的,前后影响60天,只为销售一天。这12天来,屈臣氏零售环比下滑30%。这种销售,对中国的零售没有意义,是一种生态环境的破坏,绑架了所有人。就如,今天一下子,整个社会就沉默下来了,没有喜悦。”上海韩束化妆品有限公司CEO吕义雄11月11日写道。
“双11”严重超支想剁手
“双11”期间,天猫交易额一天内达到912亿元,刷新全球纪录。另一B2C企业京东商城11月11日当天下单量超过3200万单,同比增长130%。在舆论纷纷为中国消费者购买力惊叹的同时,也有不少人忧虑互联网泡沫,担心非理性购物会产生退货率高、经济负担不起的情况。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3.8%的受访者提前整理好了购物车,在“双11”当天集中购买。31.7%的受访者感觉“双11”期间购物可以省钱,而且买到了称心商品。面对冲动消费,56.3%的受访者建议“双11”购物应提前规划、量力而行。
调查中,00后占0.4%,90后占26.6%, 80后占46.7%,70后占18.4%,60后占6.1%。
北京工商大学市场营销系主任张运来认为,判断消费是否理性要因消费者个体不同而不同。“理性消费是指消费者在消费能力允许的条件下,按照追求效用最大化原则进行的消费;反之,则为非理性消费。但每个消费者在界定效用时看重的内容不同”。
“目前并没有数据调查研究‘双11’购物过程中的非理性消费的比例,只要没有对消费者自身经济造成负担过重,就不应该认定‘双11’购物是非理性的。”张运来说。
与往年不同,今年首创的“双11”晚会已将一个单纯的购物节变成一场盛大的购物娱乐狂欢活动。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更是直言“‘双11’要办一百年”。
“阿里系电商平台的促销策略营造出一种节日气氛,建立起仪式消费模式。就如同过生日要有蛋糕一样,阿里系从一个月前就开始的各种营销方式让消费者在思维中树立‘双11’就必须网购这样的仪式性消费。”张运来认为,仪式消费模式的建立使消费者可以通过购物获得节日的愉悦感,“某些情况下商品本身的价值反倒是次之了”。
“应逐渐将‘双11’变成真正惠及消费者的节日和拉动内需的重要力量”
公众对“双11”的态度如何?53.6%的受访者认为“双11”是商家的营销手段;43.5%的受访者认为“双11”打折力度大,购物划算;39.0%的受访者认为“双11”已成为必不可少的消费日;24.1%的受访者认为“双11”是全民“买买买”,满足了购物欲 望;15.6%的受访者认为“双11”每年花样差不多,非常心累。
张运来表示,目前判断网络零售对于刺激经济增长、拉动内需的作用尚需进一步的数据观察。他认为,“双11”不仅仅是电商的节日,也应成为传统线下零售商的节日,成为整个世界零售业的节日。“在加强监管和企业自律的前提下,应逐渐将‘双11’变成真正惠及消费者的节日和拉动内需的重要力量”。
如何避免“双11”购物过程中的冲动消费?56.3%的受访者建议“双11”购物应提前规划、量力而行,53.6%的受访者认为应谨慎判断再购买、不跟风,53.6%的受访者建议应多考虑商品的实用性,39.2%的受访者建议应提前锁定目标、货比三家,11.6%的受访者认为应少使用白条或分期付等方式,2.0%的受访者直言应断开网线。
“首先要清楚自己的真实需求和支付能力,尽力避免冲动购买。其次要进行比较,提前熟悉目标商品价格,从而有效判断‘双11’打折力度的真实性。”李江予建议消费者增加自己网络购物的知识和经验,避免过度贪便宜心理,了解和选择有实力、信誉好、售后完善的购物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