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网(微博|微信)讯:
据报道,2017年的高考生将与一位特殊的竞争对手一起走进考场——由国家863“超脑计划”牵头研制的“高考机器人”将参加2017年高考的语文、数学和文综三项科目的考试,它的目标是要超过重点本科分数线。
记者5日从成都准星云学科技公司了解到,“高考机器人”已被列入科技部863计划的首要任务,而该公司将主攻机器人在数学科目的考试。明年高考期间,“高考机器人”将单独在一个关闭外部网络的房间内,由专业公证人员监考,输入试卷电子版来“读题”,通过内部服务器的计算,最终由打印机打出其答案,与全国文科高考生同时考试、同时交卷。
准星数学组别的研发负责人、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博导符红光说,“高考机器人”其实是人工智能水平的试金石,技术关键在语言理解和知识推理。“高考机器人”需要通过推理建立知识库,而不是市面上常见的学习机储存的题库。“比如说,当解答鸡兔同笼的试题时,‘高考机器人’不仅需要读题、理解,也需要掌握知识之外的常识,如鸡和兔分别有几条腿。”
从2015年科技部立项到2017年参加高考,这款高考机器人仅有2年的“备战”时间。在此前进行的测试中,“高考机器人”解答近几年的高考北京卷已经能达到115分的成绩,最难的一道压轴题能在2分钟之内解出。
清华苏研院大数据中心主任、准星云学CEO林辉对“高考机器人”明年数学考上“一本”很有信心。“普通学生一天做100道题,人工智能可以一天做几万道题,它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学习,分析人类看不出来的规律。”
根据“超脑计划”,我国的“高考机器人”计划在2020年考上北大、清华,而日本也提出在2020年,“高考机器人”考上东京大学。
记者同时了解到,人工智能正在被运用到教学领域。在不改变学生书写习惯的前提下,通过智能笔采集答题笔记,以人工智能自动评测试卷和家庭作业。
“从实验结果来看,智能评测能帮学生即时找出知识缺陷并补习,也能大大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提高教学效率。”成都电子科大实验中学校长张平福说,人工智能有助于用信息化技术推动教育领域变革。
但是“高考机器人”的成功研发一方面确实说明了我国人工智能技术的水平提升,但另一方面,假如“高考机器人”真的考上“一本”,是不是也在侧面折射出我们高考模式的僵化?
研发者或许是想通过机器人参考的成功来证明我国机器人的信息处理能力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如果机器人真的取得优秀的成绩,或许会让许多考生自嘲:“是不是人比机器都不如”?又不禁让人思考高考定式思维还有何用?
机械、无味的学习方式,有可能让学生们的思考能力下降甚至比不过机器人。我们的教育应该是让知识学以致用、通过对知识的探索在其他方面有所启发,在“高考机器人”充满噱头的光环背后,高考教育的逐渐僵化更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