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网(微博|微信)讯:
男子举报中学副校长出 轨自己 32岁飞行员失联车内情况被还原 被同学抱摔艺考女生发声 满洲里市领导被指与举报者互骂 西安警方通报男童遭恶犬咬伤
A. 他们是谁?
同事APP的三位联合创始人何顺杰、廖显波、刘翌此前均为微信海外推广团队的核心成员。创业前,何顺杰负责微信南非的推广业务,廖显波和刘翌负责微信东南亚及非洲等地区的推广业务。
B.在做什么?
打造同事社交平台“同事APP”,帮助同事之间自由交流,互通生活、工作信息,构筑娱乐化的同事生活。
C.投资人怎么说?
这是一个以比较独特的角度切入场景的熟人社交项目,从大型企业员工天然具备相对信任的角度建立起一个社交平台,用户活跃度很高,运营上也有很多亮点,看得出团队在产品策划以及运营方面的实力。——天使投资人、前腾讯高管吴宵光
昨天,微信创始人张小龙公开演讲,让腾讯内部员工炸开了天。
“微信不吹能死”、“原来微信里的那个小人真的是张小龙,哈哈”、“小人已经长成大人了”、“看到微信各种装高端就觉得好笑”。
他们闹腾的这个地方,就是“同事App”。因是匿名社交,员工可以肆无忌惮地说话,内容也五花八门,公司里的帅哥美女、同事间的相亲、租房、买卖、八卦……无所不包。
“公司18楼后台殴打了16楼前台”
2014年12月,何顺杰打造的定位为“同事间的轻娱乐”的垂直社交网络同事APP诞生。
在这款APP平台上,主要有“生活杂感”、“公司问答” 和“同事问答”三个板块。在“生活杂感”刷帖,可以了解公司最新八卦,看强相关的垂直信息;通过“公司问答”发帖,可以向同处境的人匿名求助;通过“同事问答”,可以就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向同事求助。通过线上沟通,打破时间、空间、职场关系的社交障碍,打造公司内部社群。
腾讯内部的一起八卦刺激了何顺杰打造这款”同事APP”的想法。
此前在腾讯工作时,有一次有很多腾讯同事问他,“是不是公司18楼的后台殴打了16楼的前台。基于八卦的心态,他问了一圈周围同事,发现这起“打人事件”并不存在,甚至越传越离谱。
何顺杰说,当时他就在想,如果公司内部能有个自由交流、八卦的平台,就不会因为信息流通不畅而导致信息失真。
何顺杰也分析了目前同事间的其他社交产品,均是以“工作需求”为切入点,比如钉钉、纷享销客。但同事之间每日多达8小时的生活,应当也有生活层面信息沟通,相互闲聊、午饭八卦、分享有趣人事物等,可惜这些互动并不能通过市面上的同事社交以上产品实现。
何顺杰看来,“归属感”只能在职业关系范畴中更小、更垂直的同事关系中去探索。把同事这层“小圈子”聚在一起,通过隐藏真实姓名、轻松娱乐的交流方式切入,打破线下的交流障碍,同时缔造归属感。
那微信不能实现吗?
何顺杰看来微信是将熟人之间的社交关系链从以前的校内、微博转到朋友圈,成为用户了解身边亲人、朋友、同事唯一的入口,但随着朋友越来越多,朋友圈更多是一些与自己仅是泛泛之交的朋友。
“同事不愿在朋友圈发公司的事情,更不愿在朋友圈聊转岗升值的事情,也不会八卦闲聊发出来,但一个垂直的同事社交网络就有存在的必要了。”何顺杰称,自己把这个想法提出后,得到两位合伙人的积极响应。2014年12月,定位为“员工间自由分享平台”的垂直社交网络同事APP诞生。
腾讯员工起昵称“麻花疼”(马化腾)
如何保证进去社区的会上同一个公司的员工呢?何顺杰称,实名验证肯定是最有效的,但这和面聊没有区别。同事APP推出“严格验证,昵称玩法”模式。
“用户在注册时要通过公司邮箱、工号等实名信息进行验证。” 何顺杰称,通过验证后可以自取昵称,通过昵称与其他同事交流。这样,就像阿里员工都有专属的“花名”一样,进入公司社区的员工就可以通过专属昵称和同事们无所顾忌的交流,甚至有腾讯内部员工给自己起名叫,“麻花疼”(马化腾)。
是不是意味着同事APP会对所有公司的员工开放?如何扩大用户数量?
目前实施的是白名单邀请制,要求公司员工要50人以上,需要有公司邮箱或者公司工号。用户加入公司社区后,可以邀请自己的同事加入。虽然是以公司为单位,但同事APP完全是一个to C的平台,不直接和企业产生商业合作。
据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已经有来自1200多家公司的35000员工注册同事APP,主要有百度、腾讯、阿里、京东、美团点评、饿了么、华为、小米等。目前,员工注册人数最多的是腾讯:超过10000人,日活可达5000左右。
未来盈利点在链接需求上
从目前注册用户所属的公司类型来看,大多是互联网公司和金融公司。对此,何顺杰认为,这只能说明互联网公司和金融公司接纳新事物的速度更快,并不代表传统公司内没有员工间交流、沟通需求。
“比如富士康这种类型的公司,员工不仅8小时工作在一起,而且还住在一起,每天接触的时间超过十几个小时。而与新兴的互联网公司相比,这种老牌企业内部活动相对较少,员工之间工作外的沟通很匮乏,所以对于同事APP这种内部交流平台的需求会更高。”何顺杰说。
作为用户入口的社交媒体,“盈利模式”都是长期发展绕不开的问题。何顺杰坦言,同事APP盈利模式还在探索中。他表示,平台发展前期,团队的主要精力仍会放在通过平台的完善,提升用户体验,从而抓住用户群体上。
“平台的核心人群都是大公司的员工,他们普遍收入水平高,消费能力强,而且容易受同事影响产生连带消费。”作为一个to C的平台,何顺杰表示,未来会将平台的盈利点放在链接需求方向,切合用户讨论的话题,比如理财,车房,留学培训、工作省钱等,链接相应的服务或信息,连接个性化的增值服务。
2015年年底,同事APP项目完成天使融资,KCA(韩华联合投资)领投,前腾讯高管吴宵光、前百度高管王啸参投。近期项目将会结束内测,于2016年下旬正式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