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网讯:[趋势网特约作者 钢琴碎了一地]
加州州长给总统打了5个电话都没打通 刘强东给自己小学老师每人发10万现金 泰缅边境失联模特家属准备出国寻人 李明德直播申诉正能量主播 假父回应错认儿子16年是看男子可怜
(图片来自新浪科技)
他是个微博控
“我这台2600mAh超大容量电池版本Ascend P1 XL真是很给力啊!无论我每天从一大早开始就如何疯狂地使用,晚上1-2点钟睡觉前手机都还有电,从来不用担心手机没有电了!近期已经可以销售发货了,明天我再催促中国区及电商销售团队加快上市。”在余承东的微博上类似这样直接宣传华为产品的内容有很多,他还会很热心地和粉丝互动,探讨华为产品存在的问题,不乏自我批评,姿态很低。看得出他是个十足的微博控,粉丝超过70万,即使加班午夜回家,也不忘发发微博。作为华为(微博)高级副总裁、华为终端公司董事长,余的这种态度在企业内部曾引发了不少议论。毕竟,这和过去低调的华为风格大为不同。很多人问余承东为何经常夜里还发微博,“其实发微博是在思考问题,也是为了宣传”。余把发微博当做兼职,如同工作一样每天睡觉前和粉丝对话,宣传华为。他甚至想内部所有的员工都能像他一样,在一切可能的情况下去推销华为手机,包括亲人之间,微博之上。最近一年,一些华为高管也纷纷在微博上亮相,有时还会主动约见媒体,这种做法在公司内部也毁誉参半。过去,对于媒体的采访要求,华为的态度常常是拒绝,甚至是“躲”。但现在,华为正在改变,至少余所掌舵的华为终端,是这样的。
无论是在北京、上海等地新开品牌形象店,还是发动员工开微博,多宣传,目的都一样,那就是学习如何更直接地面对市场,“把自己真实亲切的一面展现给消费者”。他要改变过去的做法,学习互联网公司,主动倾听最终消费者,接触客户。“因为华为有十几万员工,如果每个人都是推销员、营销员的话,那会很厉害。”
不过现状却是,很多华为人不习惯这样做,甚至自己都不用华为的手机,而对手三星的员工从上到下都是用三星手机。这无关乎品质,更源于思维惯性,余说,许多员工还停留在华为做“白牌”手机的历史传统中。华为在中国的品牌知名度仅32%,在西班牙25%,在委内瑞拉印尼等少数国家超过70%。今天华为开始做好的产品,做优秀的产品,产品体验越来越好,质量越来越好,竞争越来越强,但是华为还不会宣传。在消费者品牌战略、品牌定位和品牌架构这些还没有搞清楚并达成共识的情况之下,零星离散地去做产品层面的广告宣传,容易迷失方向。比如Ascend P1智性感产品广告做出来甚至让人觉得不知所云,广告预期实在不理想,“但我们已经行动起来,正在强化面向最终消费者体验和时尚品位的设计理念提升,以及面向消费者情感打动的温暖贴心的精品品牌建设!”转变思维、不断学习是余承东这一年来一直在做的事。
他不愿做米缸里的老鼠
华为(微博)以前做手机终端,都是运营商定制,不跟消费者直接打交道,而现在华为开始做B2C业务,一年发货1.5亿支终端,这在全球都是少见的,但是没有人知道华为的品牌。就像富士康给苹果代工,人们看到的都是苹果。在品牌宣传方面,华为和苹果、三星(微博)有很大的差距。“以前是因为我们没有做中高端产品,我们做的是低端的。数据卡、家庭网是没有牌子的,但这实际上是一种浪费。”华为预计今年的发货量可能有2亿支,把往年的数字累计起来,这个市场庞大而惊人。比如在英国,华为的累计存量3000万,英国是只有几千万人口的国家,华为却拥有3000万的用户。如果3000万用户都用过华为产品,即意味着广告要覆盖3000万人,3000万人口不仅看过华为,知道华为,还用过华为的产品,有过良好的体验。“本来可以达到3亿英镑的效果,却没有达到,非常浪费。”思维不懂得转变,眼光不够长远,这就好像米缸里的老鼠,长期在米缸里吃米,吃得很舒服,米的高度越来越低,最后永远跳不上去了,等米吃完了以后也死掉了。“如果我们再继续下去,就死掉了,所以我们现在必须跳出来。”余承东说。
“当初我们的产品,像数据卡是华为发明的,本来是可以形成很好的品牌溢价,但是没有打华为品牌,后来就变成白牌了,没有形成品牌溢价。”自己发明的产品,被拿过去让其他人来做,如果再引入中国其他厂商进来搞低价残杀,华为的利润就会被无情地侵占掉,而从此进入到了一个没有利润的时代。因此,余今年开始下决心,要做华为自己的品牌。“我举个例子,我们的产品里面,我们的手机摄像头,用的是800万像素的(BSI,背照式),别人的800万和我们的800万完全是两个档次,其他厂家不会用这么昂贵的摄像头,技术不一样,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把它宣传出来。”再比如说华为的手机里面,打电话有双MIC降噪,国产机都没有。比如屏幕,都是全结合的屏,中间没有缝隙,透光度好,但华为都没有把它宣传出来。“因为我们不会宣传,我们也不擅长宣传。”
余说他们缺乏互联网企业宣传的本事。因为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习惯用电商买东西。他要让员工改变观念,要主动地用华为的产品,宣传华为的产品。“以前做低端产品,员工不愿意用,现在做中高端产品了,员工要用起来。”他给集团客户接待部的同事送了130多台手机,有红色的。但即使是红色,余也要揣摩哪种红消费者最喜欢,于是他到奢侈品商店去看,看中了爱马仕红,回来后做了这种红色的手机,做了几千个人样本量的市场调查,这种爱马仕红的得分远远高于其他红色。
其实,他也是属于最早用iPhone手机的那拨人,连短信都转发不了,中文都不能输入。他竟然买了几十台iPhone2G手机送给亲戚朋友,还感受到这个有前途。“我接受新事物比较快,但一些华为员工的思维还在落后的时代。这些员工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很慢。他们还用功能手机的时候,我们已经用智能手机了,用苹果手机了。等我们用Android的时候,他们还在用苹果,墨守成规,不是很有创新和敢于尝试的精神,慢了一拍。”
他要求员工到店里去站店,当促销员。他自己到欧洲去见客户,一有空也跑到店里去,跟店员聊,跟顾客聊,了解他们最关注什么。他说闭门造车地去做规划,不面对消费者,根本不知道他们想要什么,孤芳自赏是没用的。意识要转变,脑子要转变,“我现在最困难的是,我们有上万员工,不能整天开会讲道理。意识的改变需要时间,要洗脑。我们有非常好的技术,用非常好的材质,但是消费者并没有感觉有多么好。”
改变是最难的,尤其已经形成长期习惯了以后。一张白纸好作画,一旦有习惯定式的思维就不好作画。“我们的员工素质非常好,整个公司实力也比较强,技术积累也很深厚,各方面都不错,但是需要的是改变思维习惯和思维模式,这个转变一旦完成了以后,我们的爆发力将会非常强。”
天不下雨该怎么接水
每次突破传统都有压力。“我们过去做无线产品,刚开始时也是这样,奖金都发不了,很困难。我刚调往欧洲时,正赶上金融危机,项目全都取消,大家说天不下雨,举着盆也接不到水,没有办法。一下子业务全面萎缩,压力非常大。
”
2008年,他到欧洲,交接工作和熟悉业务,到2009年第四季度才开始摸到门道,2010年的时候,我们一年突破的项目数量,超过过去所有年度总和的几倍。
他认为华为一定要变,别人说不可能的、瞎扯淡的事情,他要超越,做大家认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要靠自己辛勤的汗水和智慧,“但只有汗水,只有努力是没用的,别人比你更拼命,更努力,那有什么用?所以还要有战略思维,要有自己的谋略和策略,要有清晰的战略方向,强大的执行力作为基础才可以,在这一点上我们要逐步来。”
但转变是必要的,也是困难的,这等于要重塑体系。
余承东笑着说,在这家以电信设备起家的公司里,很多人思想保守,接受新事物速度总是慢半拍,缺少敢于尝试的精神。
而他认为改变这种惯性的方法是学习互联网,这一点也得到华为终端手机产品线总裁何刚的认可,“一款手机物料的准备一般需要3-4个月,要找到库存的平衡点。互联网企业做手机优势之一就是库存小,最值得学习的范本是苹果,产品上市前就订货了,坚持精品,所以消费者期待产品,形成饥渴营销。”
然而关于产品周期,关于定价的战略,目前还都很难得出最优方案。在智能手机企业风起云涌的当下, 在从产品导向型转向市场导向型的过程中,到底机海战略如诺基亚和经典机型战略、考验用户忠诚度如苹果手机一年一款,哪一种更具有优势?
“最理想的当然是一年一款,一款机型卖到500万-1000万台。”何刚说,P1的研发周期用了近1年,这是华为第一款真正意义的旗舰产品,随着技术的积累,未来高端智能机的研发周期8个月是合适的时间。”
另一难题在于定价。定价首先基于成本、市场竞争、产品定位等因素,难点在对市场和消费者的理解和把握,中国市场比较特殊,中国人很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一部分人不怕贵就怕不贵,还有一部分人希望自己的手机物超所值。
余承东常常和同事说,设计产品的时候,千万不要做“鸡肋”,做出来的东西用之不好用,弃之又可惜。现在不是稀缺经济时代,而是过剩时代、高度竞争时代。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你又做得不够好,你80分,别人99分,消费者当然会选择99分的那个。余还说在手机这个行业中,只有少数厂家能活下来,他觉得华为会在里面,因为华为有自己的优势。有20多年通讯技术的积累,有国际化、全球化的视野,有开放思维的优势,像工业设计,他们有全球顶级的设计师,明年的产品出来会有惊艳的感觉。他们有大系统方面、软件上、架构上、芯片上的优势。20多年的通讯积累,让我们的手机跟网络结合更高效,运行更省电,上网速度更快,通讯速度更快,更省流量等等,这些都是他们能做的。他们有亚洲厂商的硬件优势,又有强大的软件架构能力。
但华为专利费远远高于国内其他厂家。还有人工费用,所以华为成本较高。“我觉得能不能有毅力、有决心、有良心地坚持到这一天很重要,我们现在就要比毅力。第一,我们要活下来;第二,我们要坚持好的品质,好的体验,好的质量,好的服务。持续下去,慢慢品牌就构筑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