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3G技术的发展,“手机支付”成为一股新兴潮流。目前三大运营商纷纷把目光瞄准了该领域,借世博会之风,推动手机支付的大规模使用。
据了解,我国手机支付业务最早在2003年8月已经开始应用,那时,中国移动和中国银联已成立合资公司联动优势,提供手机钱包服务。然而,由于这两个各自业务领域的“老大”都企图成为手机支付领域的“大佬”,以致手机业务难以发展。最终,在时隔七年后,中国手机支付的黄金时代依然没有到来,手机支付业务仅在部分省市进行了零星的试商用。据中国银联称,新一代手机支付业务试点区域扩展到上海、山东、宁波、湖南、四川、深圳等六省市。因此,直到现在,运营商与银联的壁垒并没有完全打开。
此外,中国移动只是争食手机支付市场的移动运营商之一。据悉,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也开始暗中布局,希望借助3G契机抢占手机支付市场。不久前,中国电信宣布和交通银行合作进入手机支付领域,目前中国电信已经开始在上海试点手机支付“翼支付”,中国联通手机支付业务也预计将在年内试行商用。
然而,与运营商积极布局抢食手机支付的火热场面不同的是,对于众多潜在用户而言,这种业务形态上呈现出的散沙状并不利于手机支付的市场推广和普及,甚至会给消费者造成一种很诧异和难以搞明白的模糊认知。
据媒体报道,未来手机支付将逐渐覆盖公交、出租、轨道交通、高速公路、旅游、公用事业缴费、便民性服务等小额支付领域和其他消费领域。可以说,在基于NFC等技术及短信、WAP等应用的基础上,手机支付的业务形态还将衍生出更多“变种”。
而其安全性方面,业内人士分析,移动支付还是属于电子支付范畴,移动只是支付的一种形式,因此,实施监管的主体应该还是中国人民银行。事实上,任何一个行业,特别像支付这样的行业,由于需要跟钱打交道,从长远来讲是一定需要监管的。手机支付金融标准应由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制定,以此来指导手机支付业务规范、有序地开展。同时,应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协调各方主管部门,高度统一思想,明确产业发展方向,支持手机支付业务发展。 [来源:和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