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网(微博|微信)讯:推动养老金改革的原因,实是迫于国家财政难担负越来越沉重的养老责任。人口红利渐渐消失,正在迈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养老金「并轨」也好「入市」也好,都只是治标不治本。笔者认为,需未雨绸缪,尽早审视人口政策,国家已经「未富先老」,要谨防「后继无人」。
从「政府来养老」到「自己来养老」
网上有关于「养老」的段子流传,从80年代宣传「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到90年代「只生一个好,政府帮养老」,后来改成了「养老不能靠政府」、「推迟退休好,自己来养老」,而最新的版本变成了「以房养老」。民间对养老金的焦虑不是没有理由的。
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很长一段时间延续「现收现付制」,即在职一代向国家缴交的养老保险金用来支付退休一代的养老金。但这一制度造成无法应付通货膨胀等变化,且企业、国家完全负担养老保险的做法亦不够科学灵活。特别对国家来说,老龄人口越来越多,经济却面临下行压力,养老金对财政的依赖大大提升,负担尤其沉重。
1997年前后,首先由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开始,引入个人缴费的制度。而事业机关则是到近年才并入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国家财政不再完全负责为公务员缴交养老保险,公务员个人亦须缴交,这便是「养老金并轨制」。虽然这样的转变革除了一些弊病,但对老百姓来说,从无需支付养老保险到自己花钱养老,心里落差无可避免。而国家为了对付未来劳动力缺失的隐患,还出台政策延后退休年龄,落在百姓眼中无疑是又一道「苛政」。
现收现付 入不敷出
根据《社会保险法》中提到的“社会保险基金通过预算实现收支平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社会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给予补贴”。
过去18年间,财政对养老金补贴累计达36533亿元,从1998年的24亿增长到2015年的4716亿。数字在近几年增长得尤为明显,事实上,2015年财政补贴养老金数额比4年前的2011年整整翻了一番。人社部《2015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全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收入比上年增长16.6%,但支出增速足有19.7%。不仅数额上入不敷出,收入增速也追不上支出增速。
养老危机其实是人口危机
近两年,财政部长楼继伟亦说:「不能把(社会保险)缺口留给公共财政,实际上是留给其他纳税人。否则不仅不公平,也带来公共财政不可持续和国家治理的危机。」可见国家对养老保险入不敷出的问题亦有重视。事实上,无论养老金并轨、养老金入市还是延长退休年龄,无一不是为应对这项危机出台,对缓解财政压力亦有积极正面的作用。但都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近年来,包括易富贤、蔡昉在内的多位人口学者纷纷提出,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这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增长将受到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制约,而与此同时,老年人口数量则会逐年上升,甚至可能超过青年人口。届时,再由年轻人辛苦创造的社会价值去补贴巨大的养老金缺口,十分不合理。
中国的养老危机,事实上是人口危机,这也是西方福利社会遇到的难题,不同的是,中国的老龄化社会形成并不是社会自然发展的结果,很大程度上与计划生育有关。如果国家有足够的青年劳动力,创造足够的社会财富,缴纳足够的退休保险,国家便会有足够的能力去支付退休老人的养老资金,弥补未来因养老保险体制不完善产生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