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网(微博|微信)讯:中国人在股市中总是处于一种雨打风吹的状态,他们很难判断那些消息是来自于政府部门、坐庄者还是那些号称是价值投资的人。即使是来自政府部门,可能今天的消息和昨天的也有截然不同的解读。
每一个媒体都号称要在这个环境里提供客观公正的信息,但往往也成为让人更迷惑的来源。《华尔街见闻》是最新一个对自己提出客观公正要求的机构。2 月 2 日,它公布来自由华人文化(CMC)领投的最新一轮融资,金额高达一亿元人民币。该笔融资所占比例并未被披露。在此之前,它们还接受过来自平安创投和海通证券的两笔融资,其中第一笔发生在公司成立前的 2013 年 5 月。
坠机现场生还者下机坐地哭喊被拖走 男子口含玻璃渣吃饭敲诈餐厅 珠海冲撞行人案一审宣判 急诊室家暴事件2男子被拘 宝石老舅道歉:酒后用身体撞汽车
考虑到《华尔街见闻》的自媒体背景,这笔投资可能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值得一提的事情。
《华尔街见闻》最早是《21 世纪经济报道》国际部驻纽约记者吴晓鹏的一个博客,2008 年,吴晓鹏在纽约发回的诸多信息无法实时发表,其中包括美联储的诸多判断和观点。一种失望和错失信息发布良机的遗憾情绪促使他成立自己的信息发布渠道,2010 年他从博客转入微博,并成功积累了 20 万粉丝。
吴晓鹏说,当时纽约有个读者给了他 50 万元,希望他能把这个事情做大,而他最终收下了一半。这促使他从《21 世纪经济报道》辞职并回到中国。但这个从微博起家的自媒体决定谨慎地把自己变成一个生意的时候,把办公地点选在上海郊区松江的一幢别墅里。
顾成琦,后来的《华尔街见闻》联合创始人劝说吴晓鹏把办公室搬到上海市中心,否则不能以一个正经公司的面目进行招聘。
顾原来是普华永道的一名审计师。他在微博上关注到了《华尔街见闻》,并且向它投递了简历。不幸的是,简历被归档在了吴晓鹏的垃圾邮箱里。好在当时求职者不是很多,它最终被吴晓鹏翻了出来。顾成琦负责《华尔街见闻》的所有内容管理,只要在他醒着的时间里,他就会盯在电脑或者手机屏幕前。
一位公司员工曾经开玩笑说,有一次顾成琦潜水导致手机故障达半天之久,“这手机是编辑部最重要的资产,没信号会让人陷入恐慌。”
《华尔街见闻》的信息被很多人看作是一种投资参考。它们在消息出现后的 30 秒内推送给读者,数分钟的延误则被视为编辑事故。
它们聘用 30 多位采编人员实时监控各种信息源,最早专注于国际资本市场动向,并于 2014 年下半年开始增加对国内财经 新闻 的报道比重。
顾成琦说,《华尔街见闻》倾向于招聘对资本市场多个条线和海外内容均有了解、能进行专业投资报道的人担任采编人员。英文好也是很重要的一项标准。
他认为《华尔街见闻》的增长受益于过去一年资本市场的巨大变化,之前跨国投资基本上集中在国家手中,后来才渐渐普及到机构和个人。由于传统财经媒体在国际资讯报道方面缺乏积累,《华尔街见闻》获得了相当一部分年轻的投资者用户。
《华尔街见闻》 App 上线于 2014 年年初,如今下载量为 370 万。目前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广告。
吴晓鹏表示,融资之后一部分资金会涌来扩展团队,比如采编至少会扩展至 50 人。另外一部分资金会用来构建一个用户社区,让用户来自行生产一部分的内容。它们姑且称之为“全球作者网络计划”。顾成琦表示,开发这个社区的一部分原因在于不断有专业背景的读者试图向《华尔街见闻》投稿。
“我们的定位是成为用户的全球化资产配置工具。”尽管如此,顾成琦强调《华尔街见闻》不会向用户给出直接的投资判断。
《华尔街见闻》目前尚在进行的开发工作还包括一个交易平台。它可能兼顾 A 股和海外市场交易,允许不同交易机构接入,而《华尔街见闻》按照交易量提成或者收取相应的平台服务费用。
吴晓鹏称,新业务会在独立的公司架构下进行。在被问到用户是否会把交易带来的利益得失归咎于《华尔街见闻》搭建的平台时,顾成琦认为鉴于自身的中立立场,应该不会产生这种风险。
尽管考虑到媒体属性,它们其实很难回避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