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网(微博|微信)讯:中国互联网企业过去甚少在国际市场产生巨大影响力,更多凭借本土的人口红利和更符合中国用户口味的产品获取成功,但现在,全球移动互联网浪潮提供了一个新机会。
“过去中国互联网模式都是从美国拷贝过来,走出去不太可能。随着移动互联网浪潮席卷全球,很多国际互联网巨头自己也并没有准备好,或者受限于原有PC或者Web服务和习惯的牵绊,很难做出纯移动互联文化的产品。现在亚洲的移动互联网和手机一定程度上发展速度比西方还快,这给中国互联网企业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马化腾如是说。
微信凭借即时通讯,视频和图片分享,电子商务和在线转账等多种功能赢得了大量中国用户。而2011年创立于日本的Line则凭借丰富的表情在日本本土大热。而纳入Facebook麾下WhatAPP则以全球6亿活跃用户量,稳居全球第一即时通讯工具。但事实上,目前微信在海外市场的主要拼杀对手已不是Whats App,而是产品形态更为类似的Line。
据悉,Line如今已经顺利打入泰国和印度尼西亚。据Line2月数据,截止该月,Line全球用户已达6亿。预计将在今年12月下旬突破7亿大关。而据其高管表示,Line进军全亚洲的战略恰恰是希望用户通过交流领略不同的文化。近期,Line更在上海、香港以及首尔等亚洲主要城市开设实体店,售卖咖啡和礼品。
Line首席运营官出泽刚(Takeshi Idezawa)表示,到2020年亚洲中产阶级人口将增长至18亿,这将持续助推亚洲智能手机以及社交媒体的发展,而Line也将继续专注于该市场。而Line的贴纸表情则成为了Line的制胜法宝。在进入印尼市场时,为迎合穆斯林文化,Line特推出了斋月表情,并在当地大受欢迎,2014年12月底印尼注册用户从4月的100万激增至300万
为了适应国际化推广,微信的英文版本命名为WeChat,还整合了Facebook和Twitter等多个社交网站,用户可以很方便地添加社交好友。微信目前的重点是亚洲市场。除了香港台湾,微信与Line都在投入大量资源在印尼等地进行推广。
面对与日韩两款移动聊天应用的激烈竞争,微信采取的战略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闪电战:快速渗透重点地区
WeChat相关负责人透露:“在某些地区Line更早的进入的确带来一些先机,但WeChat并不是完全晚于Line推广海外市场,比如WeChat进入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以及菲律宾的时间实际早于Line。海外推广对于WeChat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一开始的筹备需要时间。在WeChat持续不断的推广下,目前局面已经开始扭转。”
据悉,WeChat通过加大对东南亚和重点区域的宣传,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WeChat的用户以及应用商店排行榜排名已经超越Line;率先进入Line没有开拓的地区,比如:意大利,土耳其等地,并获得了大量用户;此外,在香港和马来西亚的商务合作业比较顺利,WeChat与香港麦当劳,肯德基,Domino披萨都有着紧密的合作,推出了电子积分券。
持久战——海外资源给予有力支持
进过近1年半的交战,双方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固定的开拓模式:首先是小范围的地面推广;随后大范围的广告上架,联手本土人气明星;再与运营商洽谈,手机商合作预装;通过媒体进行宣传;最后落实到与商家推出官方账号,提供更多增值服务。
从这个模式来看,与海外国家的各方合作其实是至关重要的。腾讯和NHN在产品进入海外地区之前和之后,都在相关地区有着不少的资源合作以及战略投资。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WeChat和Line的交手背后更是有着腾讯和NHN这两大亚洲互联网巨头的资源比拼。
凭什么吸引更多海外用户?——本土化,个性化
WeChat和微信不仅仅在语言上有不同,它们是两款不同的产品和两个独立的品牌。在微信5.0发布以后,与WeChat的差异化更显著地体现出来。比如,WeChat不支持扫描、街景以及支付功能,但WeChat接入了Twitter和Gmail等分享接口,并且支持表情商店,方便海外用户使用。
据悉,WeChat在海外推出更多功能将牵涉到专利以及多方合作的事宜,因此,WeChat会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进行逐步调整。下一步WeChat即将推出国内正日益受到用户欢迎的游戏平台,这无疑将进一步推动其海外市场用户的活跃度。
除了亚洲市场,欧美市场在国际化推进过程中也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微信进军欧美市场有一下几个必须解决的困难:
1、最直接的,没有了入口
微信在国内诞生的时候不可谓竞争不激烈,当时的米聊起步较早,很受欢迎,积累了一批用户。但微信依托QQ的庞大用户群,轻松实现超车。但在美帝没有了背后的用户群,没有QQ能提供强大的联系人靠山,社交就做不开来。如何能找到起步的点是首要的问题。
目前腾讯采取的策略是通过留学生和移民等华人群体作为用户突破点。这当然是一个方法,这个群体已然不小,但不足够形成马太效应。
2、用户沟通交流习惯不一样
每个地区的用户习惯都不一样,需求也不一样。即使你产品做的再好,也有可能水土不服,因为你满足的是某一特定地区有着特定政治生活文化背景的特定用户群,在登陆入口增加一个“用Facebook账号登陆”是不能够万事大吉的。比如日韩的用户都尤其地注重个人隐私,可以说近乎偏执。
而国内与欧美的用户在交流方式习惯上也是有不同的,例如美国人习惯有事打电话,他们交流比较直接,有事说事,闲扯并不像中国人这么多,较少发短信。因此即时通讯工具在美帝的发展都不太好。
3、数据安全问题
此前,中国大型互联网公司几乎没有谁敢进入美国市场,因为面临从语言到数据安全顾虑等一系列挑战。此外,Facebook、Twitter和YouTube等网站服务至今未能登陆中国内地,同样是这方面的原因。
况且,对于欧美用户来说,由于他们隐私观念比较强,即使对于他们国内的公司,同样常常爆出隐私丑闻,例如去年Instagra m的条款问题,Google或Facebook则一直受到隐私相关的争议。
更不用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美帝用户对国内产品天生的不信任感。况且,如果产品在欧美市场用户量比较大,腾讯对于产品内出现的敏感消息,又该如何处理?
因此,微信国际化在欧美前景并不乐观,国内产品在国外的开拓,需要更有技巧和勇气,因为他们不幸地带了一些本不该属于他们的负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