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网(微博|微信)讯:Uber在2013年进入中国以来,首次发生执法机关对其办公场所进行搜查的事件。广州市正式开始对私家车通过打车软件非法营运展开查处,对专车非法营运从此前的口头警告变成了正式动手,Uber广州办公室遭到搜查。
昨晚有网友在网络上传大量照片表示工商和交委执法人员前往Uber广州总部进行执法,现场查扣上千台iPhone手机,照片里显示多名身穿工商和交委制服的人员在现场收集文件和手机。广州市交委表示市交委表示,是否构成非法营运,依赖于执法证据的取得,而不是依赖于其所表现的形式,近期已经查处多起利用手机软件载客的非法营运案件,均处以3万元罚款。
Uber广州的相关人士表示,工商部门来Uber广州分部纯属例行检查,Uber正在密切跟各部门沟通。而与此同时,部分司机微信和QQ群里都传出了Uber广州被检查的消息,部分司机表示近期将不会上线,观望一段时间再说。
中国商人在缅甸被绑妻子阻拦遭拖行 男子举报中学副校长出 轨自己 小米SU7坠崖一家四口安然无恙 以军被爆在加沙进行杀人比赛 直播间榜一大哥1周骗走女主播7.4万
全球范围内屡遭禁止 Uber是什么态度
此前Uber在多个国家和地区都遭遇过被禁止的情况。在全球范围内Uber收到了西班牙和巴西等十几个国家的禁令,美国德克萨斯州等地区也对其进行了封杀。在印度和美国休斯顿发生的Uber司机强奸女乘客事件还间接导致联合国妇女署取消了和Uber达成的100万女司机合作计划。
面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政策封堵,Uber是如何做的呢?
用大老板Travis Kalanick的话说就是“油门踩到底”,向反对意见“开火”。韩国政府禁止其营运后,Uber曾公开嘲笑道“首尔市政府还生活在过去”;在美国堪萨斯被禁止后,Uber则强烈谴责政府的该政策是“反科技”的行为。除此之外,在遭到政府威胁或警告的地区,Uber会向用户致信希望他们能联系当地政治人物,出来发声支持Uber发展,他们甚至会自己花钱雇佣大量游说人员。比如在美国Uber就建立了超过160人的专业游说团队,聘请大量政治顾问来阻击传统出租车公司。
然而在德国法院裁定Uber属于“无照运营”并开出罚单后,Uber主动表示将在德国推出合法经营的打车服务,为司机支付持有商业乘客运输执照的费用。而在印度,Uber客户端甚至增加了一个SOS按钮,可以让乘客在紧急情况下按下按钮向当地执法部门报警,该功能刚刚将在印度全景启用,以防止再次出现司机强奸妇女的案件。
而Uber在中国也显得谨慎和乖巧了很多,初期Uber试水中国的时候,主打的是豪华轿车+精致服务路线,与租车公司合作,司机跟Uber签订的合同就有了合法性。随后在推出中端服务Uber X后,更是上线了“人民优步”这一中国特供服务,并将其定位为公益性质的拼车服务,不收取司机管理费,用来规避政策风险。
好产品为差运营“背锅”?
从产品体验来说,我一直是Uber的忠实粉丝,这是一款优秀甚至可以说是天才的产品。在设计层面它主张的“少即是多”体验出色;用户叫车不用输入目的地,叫车后由数据和后台驱动来就近分配订单,最大程度的减少了司机挑单和拒载的现象,也省去了很多消费者加价叫车的成本。
然而在中国区部分城市的运营层面,却经常引发各方面质疑,让人有一种好产品为差运营“背锅”的感受。很多Uber用户(甚至是知名人士)曾经私下表示,遇到问题不知道该找谁,找不到Uber的电话联系方式;想删除或修改信用 卡信息必须先绑定支付宝,必须留一个的态度让人觉得流氓;为了追求高速发展,大量吸引私家车司机加入,车型和车况的考察不严格,人民优步的体验差别很大(我曾经遇到过开票价和购买价都不到8万裸车的人民优步车型,与官方宣称的裸车10万门槛相差甚远),司机培训也多次被曝光像走形式一样混乱不堪。
相较于某些专业拼车软件一天只能接两单的规则而言,Uber想要塑造的人民优步“拼车”形象并不丰满,据了解,很多人民优步司机都是拿它当专车跑,一天至少要跑三四个小时,接四五单以上,目的在于赚钱,而并非Uber所宣传的共享经济分摊油费。吸引大量新用户进入的10元起步价人民优步,目前也只有北京有。
而Uber团队更多在做的是联合其他企业和明星人物给自己背书的事情,无论是一键叫飞机,还是联合明星人物和CEO做公益,又或是联合融资租赁和汽车销售公司搞汽车金融服务,无外乎都是在用自己的品牌和流量入口优势,“空手套白狼”拉合作方为自己站台。这些手法更像是营销和推广人员做的事情,而在重要的产品运营层面并没有看到Uber的很多用心。被人叫做copy to china,细想也有些道理,颇具讽刺意味。
Uber方面曾表示面对科技的发展速度,很多法规政策的更新都处于落后状态,它们面对科技进步迟早会做出妥协。但美国总部设计的产品很出色,不代表Uber在国内不用做任何事情,丢出一个产品推广好了就能大杀四方。总把自己塑造成被保守传统势力围攻的未来之星,或者沉醉于高大上的营销方式,真不是Uber这个级别的公司在中国应该有的表现。好,但还不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