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网(微博|微信)讯: “ 双十一”已不再是简单的“光棍节”,俨然成了一个购物狂欢节日。“剁手党”们在熬夜抢购心仪的商品时,是否想过如果商品不合适,退货会有保障吗。
“双十一”商品退货率居高
11月11日,令人目眩的24小时之内,阿里巴巴旗下的天猫创下571.1亿元的成交额,同比增长59%;其中移动端消费243.3亿元,占比42.6%。物流订单总量2.79亿件,参与交易的国家和地区超过240个。
这一连串让人激动的数字,都是网友们苦苦等到零点时抢着下单创造的。如果收到的商品让人满意,这个“双十一”还算没白过。但是商品的价格纵然让人心动,也有很多会被退回。
中国行业研究网数据显示, 去年“双十一”电商退货率平均占到销售量的25%,部分商家高达40%。今年,仅11月10日至11月17日7天时间,全行业处理的邮件(快件)量达到5.86亿件,比去年同期增长近70%。日最高处理量是平常日常处理量(3309万件/天)的三倍。这意味着,今年“双十一”退货率仍然居高不下。
可见“双十一”的销量也有虚高的成分,有人会认为天猫有“七天无理由退货”条款,退货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今年“双十一”的预售商品却不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
上海市民张梦“双11”买了一款行车记录仪,使用时发现很不方便。由于不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所以就只能继续忍着用。
敏感的退货率
“双十一”开始前一个月是海格物流最忙的阶段。事实上,这样的忙碌不仅备战“双十一”,也为“后双十一”退货在做准备。工厂大量的货输送给不同电商,迅速抵达全国各地配送中心,再下发到相对应的快递公司仓库,这场始于每年9月底的商品大迁徙考验着物流的各个环节。
但退货话题,依然成了物流公司为电商企业竭力守护的秘密,因为这些电商企业是其“客人”。“客人们”比外界更想知道彼此的退货率,因为这关系着自身与竞争对手之间采购与经营状况的较量。这是因为,每一位网购的消费者,下单之后,密密麻麻一长串的物流信息中,可以窥见物流环节的动态变化。这一流动在虚拟商务中的电子流程系统,与供应商、平台商、物流商等等的利益息息相关。
对于“双十一”销售额激增的大小电商来说,物流成本远高于实体店的退货,成了“双十一”的一道煞笔。
为何退货难
现在“退货难”多数因为法律不够细化,这自然给很多争议留下了空间。因此,地方法规适当细化就显得非常必要。
在上海的新消保条例中,就针对拆包装、预售等情况做出了规定:除了新消法中明确列出的根据商品性质不宜退货的四类商品,经营者应当通过显著方式告知消费者,并设置提示程序,采取措施或者技术手段,供消费者进行确认。
拆包装就不允许退货的做法也不符合新消法。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丁伟说,确认无理由退货制度的初衷,是让通过网络等方式购物的消费者享有与实体商场购物同等的检查、试用商品的机会,从而自主决定是否进行交易。“如果要求消费者退回的商品必须未拆封,那么规定无理由退货权就没有意义了。”
退货的确增加了成本。顾客之所有退货,是因为收到的商品与自己想象中明显不符。电商们若想在降低退货率,就得进一步保证商品质量,面向顾客的商品描述也得更加准确。
各地有关退货的法律法规也需要进一步完善,才能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