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网(微博)讯:还在用Facebook吗?如果答案是Yes,那你已经Out了!
在互联网行业业,一直有一个极为有趣的“8年魔咒”现象在主宰着产业的内在发展逻辑——这是一个快速迭代的业界江湖,从雅虎到Google,从Facebook到Snapchat,风流人物都是各自领域里独享8年左右的风光,垂垂老去,然后再等待下一个掘墓者。
广东一老人买药材煲汤中毒身亡 韩国公调处停止执行尹锡悦逮捕令 骗子称驾照1分卖500引诱人卖分 胖东来员工结婚无力购置房车可先租房 曝演员星星在泰缅边境失联
2012年上市后,Facebook为了逃避这一魔咒,一直在移动领域大肆收购,从两年前收购图片分享网站Instagra m,到最新以190亿美元巨资吞下时下最热门的IM软件Whats App。问题是,仅仅依靠病急投医式的收购,它就能逃脱这一成功者魔咒吗?
有意思的是,诞生于2004年的Facebook也不可避免打上了它那个时代的烙印,作为PC时代的社交宠儿,其业绩最辉煌时平台上的活跃用户曾经几乎占到了全球互联网用户的一半,但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Facebook和微软、诺基亚等往昔许多 PC时代最成功的巨人一样患上了自我骄狂症,差点与这个时代擦肩而过。
回顾Facebook的移动战略,其觉悟不可谓不晚。在2012年2月之前,Facebook甚至在移动端都没有开发出自己的广告系统。从最初广告收入中只有大约3%的收入来自移动端,到2012年第二财季的9000万美元移动广告收入(约占当季总收入的8%左右),Facebook大举反攻移动市场,直到2012年第三财季开始,Facebook的来自移动端的广告收入进入持续增长通道,截止到最新的2014年财报为止,其连续6个季度的财报中,其移动收入在季度总广告收入的占比分别为14%、23%、30%、41%、49%和53%。
虽然单季度来自移动端的广告收入首次实现过半业绩,Facebook在移动广告领域的收获还不能完全化解其在战略转向上的隐忧。对于这家当年曾依赖“荷尔蒙”驱动的社交明星网站而言,当初在移动战略上的失误恐怕会损害到其未来的业务发展布局。2012年年初,马克小子曾以10亿美元收购Instagra m,两年后他又拿出其公司1/10市值的价格(40亿美元现金加150亿美元的公司股票)并购Whats App,其胃口之大,速度之快,出手之阔绰,愈加显示了Facebook在业务转型上的捉急。在技术潮流快速变化的特殊转换时刻,收购当然不失为一种以金钱购买时间、有效阻击对手的短期有效策略,但长期来看,Facebook在未来业务的布局是否能够真正迎合和捕捉到年轻的移动社交者的喜好,以及重新建立他们对其公司产品的粘性,依旧存疑。
扎克伯格也深知,在一个快速变化的市场上,有些核心价值无法依靠资本并购而获得。2006年,22岁的他曾经拒绝了来自雅虎10亿美元的天价收购要约;同样地,到了2013年底,深受年轻人追捧的阅后即焚网站Snapchat也坚拒了扎克伯格数十亿美元的诱人要约。不知道这是一种巧合,还是一种宿命,和扎克伯格2003年在哈佛大学宿舍里开始鼓捣那个社交网站的雏形一样,8年后的2011年,Snapchat的创始人、年轻的大学生伊万•斯皮格尔(Evan Spiegel)在父亲的卧室里将其网站正式上线,短短两年间,其Snapchat用户数达5000万,用户每天在上面发布的消息超过数亿条,目睹这一幕,Facebook也难以镇定自若。
对过去一度沉浸在PC时代的社交明星Facebook来说,近年来一批在移动社交领域涌现出的新兴创业宠儿将可能成为它未来的掘墓人。除了Snapchat外,像另外一家智能手机端的IM软件Kik在欧美市场上的用户数已经达到1亿,而拥有月度独立用户数4.5亿的Whats App之所以成为Facebook的重金收购的对象,正是因为后者已经嗅到了这种危机:就像Facebook的首席财务官不久提警告的那样,在瞬息万变的江湖迭代过程中,如何捕捉住年轻人的喜好风向本身就是一个难题,病树前面,沉舟横陈,Facebook如何面对用户兴趣的迁移,是个大难题——试回想一下当年和Facebook同时期的社交巨人MySpace的命运,这家2003年创办的社交网站,巅峰时期用户近亿,但在2011年前后业务迅速走向衰落,4年后被 新闻 集团以5.8亿美元收购,此后又6年,这家业务从此一蹶不振的昔日明星网站仅仅以3500万美元的象征性价被默多克卖掉。
巨资收购Whats App会成为Facebook移动战略的转折点吗?和两年前被收购的Pininterest一样(当时Pininterest刚刚完成一笔5亿美元的融资,员工只有13名,而且没有任何收入,而扎克伯格开出了两倍高达10亿美元的收购价格),Whats App业务发展速度迅猛,但收入单一,仅仅依靠每个用户每年支付不到1美元的年费获得营收,员工也只有区区50人,在市场竞争更加成熟的欧美市场上,Pininterest和Whats App都属于业务模式相对单一的创业公司,在没有充分规模化和获得足够的市场收益之前,是Facebook这类上市公司的最好猎物。对Facebook而言,移动互联网领域的这一系列将极大地扩展其产品线,并由此获得庞大用户数,可以暂时阻击Twitter这样的新竞争对手,但在未来如何进行有效业务整合、进一步巩固用户粘性等方面,它依旧要面对诸多不确定风险。
具体而言,这些风险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还是来自于Facebook向移动领域的全面转型能否在业务层面落地、形成高粘度的用户体验。有调研机构统计,自2011年以来,已有超过1100万青少年用户抛弃了脸谱网,转而使用Twitter、Snapchat这样的全新移动应用,Facebook虽然已经拿下了Pininterest和Whats App两家热门移动应用网站,但仅仅依靠单纯的收购并不能保证它就能在移动社交领域继续领先。事实上,Facebook的近年来的业务收入已经随着PC市场的饱和开始进入平缓增长阶段,其2007年到2011年的营收分别为1.5亿美元、2.7亿美元、7.7亿美元、19.7亿美元、37.1亿美元,几乎每年翻番,而2012年和2013年收入分别为50.8亿美元和78.7美元,增长速度明显放缓,期间公司利润也经历了大幅起落,业务转型仍然有待时间验证。
其次,在收入模式方面,Facebook依赖单一的广告模式(占总收入的90%左右),过去两年该公司在移动市场上增长迅速,但考虑到移动应用是一个发展中的新兴市场,Facebook过去失去了最好的先机,如何进一步巩固市场份额、应对来自苹果、谷歌、Twitter、Snapchat等对手的蚕食,不得不面对群狼环伺的局面,而且移动互联网的广告市场更加分散和碎片化,Facebook需要在这一潜在市场中建立属于自己的新型生态系统;最后当然不能不提及微信,Facebook在短时间内不可能进入中国市场,而微信起步更早,并已经开始试图进入国际市场,两者在移动端拥有的活跃用户不相上下,未来难免会有一场正面的遭遇战。
在互联网业界,成立已过10年的Facebook是个尴尬的年龄,就像一个人到了中年,体态开始发福,思维渐趋僵化,却要面临事业转型的烦恼。如果再将时间回溯到18年前的1996年,那一年门户新秀雅虎刚刚上市,雄姿英发,在.com狂潮中曾经幻化传奇;又8年后的2004年,当时的谷歌以搜索新贵的身份上市,而Facebook还在校园草创,雅虎则完全失去了方向;再8年,2012年Facebook上市时的高估值伴危机感同至,而当年的Snapchat等移动社交明星还只是初出茅庐。一个又一个的8年轮回,不知道这是历史的偶然巧合,还是产业循环上升的内在逻辑。从这一点来看,Facebook如今不惜血本吞下Whats App一家创业四年的小公司,是情急之下的病急投医,还是业务转型中的投石问路,还有待时间观察。Facebook能逃脱业界的这一8年魔咒吗?这一幕锣鼓刚敲响,好戏还在后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