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网(微博)讯:
泰缅边境失联模特家属准备出国寻人 曝特朗普私下抱怨马斯克太黏人了 爱家月子中心南京5门店全部闭店 好莱坞在洛杉矶大火中受创 刘强东给自己小学老师每人发10万现金
2012年Pebble在众筹平台上一鸣惊人,做了可穿戴创业的一个典范,今年的CES上Pebble的第二代产品Pebble Steel虽无实质性改进,但是也的确有了很大的改观,在智能手表产品中,Pebble也注定成为一个不能忽视的经典。相对于很多巨头的在可穿戴领域的尝试和探索,更多搅动可穿戴这波大潮的是更多的创业公司,可穿戴设备创业逐渐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结合这段时间自己对可穿戴的一些心得体会,梳理下我的观点。
1、可穿戴是否已经真的到来?
虽然CES展上可穿戴的热潮扑面而来,但是看淡甚至看衰的大有人在,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张亚勤在CES期间表示:可穿戴产业仍然处于培育期,五年之内难成大业。的确,CES展上虽然很多公司都推出了可穿戴设备,然而对于巨头来说,可穿戴更多的是尝试和探索,对于创业公司来说,一些产品仍然偏“极客”,现阶段仍然是小众市场。
市场仍在培育这个毋庸置疑,只是是否真如张亚勤所言需要五年时间,这个我不敢苟同。互联网时代是一个爆 炸性发展的时代,五年时间,大屏手机、平板电脑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手机处理器也由当初单核400M主频到如今的八核 2G以上的主频。五年前没有新浪微博、没有微信,五年前Windows Mobile还如日中天。互联网时代是一个最没有安全感的时代。五年时间,可以倒掉诺基亚、挂掉摩托罗拉、毁掉黑莓,五年时间Facebook可以从无到有赶超雅虎,挤掉Myspace。因此对于英特尔、索尼这样的巨头而言,可穿戴设备既是探索更是防守和布局,市场虽然还在培育,但是谁能敢肯定可穿戴设备不会成为下一个成长和爆发点?
相对眼下微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弱势,按理说微软更应该抓住一切可能的增长点,正如昔日的老战友英特尔一样,张亚勤的观点是个人见解还是微软的整体认识这个不得而知,不过值得关注是国内的互联网巨头在过去一年的转变,百度、360、盛大等公司均推出了可穿戴产品,并在后续产品上积极布局,同时还有前赴后继、百花齐放的创业公司,无论目前的市场如何,不可否认的是,可穿戴的时代已经到来!
2、可穿戴硬件创业有没有未来?
互联网的很多领域,注定是巨头甚至是寡头时代,可穿戴设备亦会如此,只是现阶段还处于“做蛋糕”阶段,对于小公司甚至是创业者而言,让巨头们的探索甚至防御做大蛋糕,即使到了“分蛋糕”阶段,借助巨头们搭建的舞台一样能够唱的一出好戏。
可穿戴硬件创业有没有未来?我想借《穿戴式设备硬件创业已无前途》一文简要梳理下我对可穿戴硬件创业的几个观点,由于篇幅关系,这里分三点简要表述不具体展开:
(1)互联网创业,什么是未来,什么是前途?对于互联网创业来说,做出好产品,有个好市场未必就是唯一的前途,正如罗振宇所说的互联网时代与传统时代的区别,互联网时代进入的是一片竹林而不是几座金字塔高峰,就像《卧虎藏龙》中的竹林打斗一样,这棵竹子失手还有机会抓住另外一棵。对于互联网创业也是一样,抓住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用心做出好产品,而市场的变数实在太多,即使没有获得市场,做产品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做事风格、资源整合能力都将会是抓住下一棵竹子的资本,创业做的是产品,更是团队和能力,可穿戴无论市场如何,绝对是值得去做的一个领域。
(2)互联网创业也是巨头的博弈。正如前文所言,互联网时代,很多领域将会是巨头甚至是寡头时代,而且,也是巨头们都缺乏安全感的时代。因此这个时代有这个时代的套路和玩法。对于创业者而言,巨头的博弈同样是互联网创业的一个出路。以最近风头正火的的打车软件为例,也许很多人纳闷,这种没有商业模式无论从短期还是从长远来看都很难看到盈利而且市场获取又需要大量投入的打车软件为什么能够不断地融资、大把的烧钱?这就正如小说《三体》中宇宙中的黑暗森林法则一样,这就是互联网的法则,虽然打车软件本身没有清晰的商业模式,但是却实实在在的解决了问题、影响了生活,和巨头们的业务相融合就具有更大的竞争力,而巨头们有能力将这种影响变现,即使能否变现尚不清楚,处于不安全感考虑,这种影响和资源也不能让竞争对手占据。因此阿里之于“快的”,腾讯之于“滴滴”,巨头们博弈的介入,很多时候就是创业的一种变现。
(3)变,就有可能。回到可穿戴本身,《穿戴式设备硬件创业已无前途》的作者下此结论有几个基本点:一是硬件门槛高,二是商业模式不明朗,三是功能定位混乱。作者的观点我基本认同,但是作者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变,才有可能”,而这也恰恰是互联网的魅力所在。对于硬件门槛,最近看到一个关乎Pebble的小段子:
Pebble第一代推出概念设计时,人们把他叫做下一家苹果。但是,当Pebble拿着自己的设计图来到中国深圳华强北寻找加工工厂时,深圳工厂圈子里流传说:来了批老外,要生产十万支电子表,不知道是不是脑子被驴踢了,这么小的量也来烦我们,我们至少都是几十万的单子才做加工的。最后,是深圳一个小工厂帮忙做的加工,所以也出现了后面“Pebble实物品质太差,用户要求退货”的 新闻 。
深圳完善的产业链,加上类似联发科这样的模式,结合常用的预售、工程机、抢购之类的玩法,硬件的门槛是有,但是绝对好过很多行业。而从国内的情况来看,硬件方案,不光不是门槛,更是依赖,太多想赚一把快钱的人照搬手机的方案和模式,于是催生了一批奇葩的产品,于是也造成了可穿戴设备的乱象。再结合上面两点,从这里来看,商业模式一样不是问题,而功能定位混乱,在我的《智能手表2014:先改套路,再谈颠覆!》一文中已经详细论述,这里不在赘述。
3、巨头搭台好唱戏!
PC时代的微软和英特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ARM和谷歌,在向一个新的时代过渡的过程中,平台性的产品提供了更利于发展的“土壤”和更大的发展前景,而上一代的平台也恰恰是像下一代过渡最大的绊脚石。微软的Windows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失利不能不说是因为微软在PC上太过成功,如今进入可穿戴时代,Android是否会重蹈Windows的覆辙,这个未必,这就看后面的巨头们如何搭好这个台。
在我之前的文章中针对智能手表谈了几个基本观点,最基本的一个观点就是针对需求重新构造手表,而不是对手机做减法,用做手机的套路来做手表。正如前文所言,Android完善的生态系统,联发科们超集成的解决方案,深圳模式成熟的产业链,硬件不是门槛,更是依赖,正是在软硬件上的依赖和懒惰,导致了那些宣传能跑分,能运行原生安卓,能玩游戏的手表产品的出现。这些平台不是不可以用,而是这些都是智能手机的平台不能生搬硬套的去用,在做一个新的领域之前先找准用户需求,从需求出发做最优秀的产品,而不是堆砌鸡肋的功能为自己的懒惰与依赖找借口。
那什么是可穿戴的台?巨头们将会如何搭台?今年CES期间英特尔发布的智能硬件平台Edison引起了很大的关注,这块采用了英特尔“Quark”处理器只有SD卡大小的智能硬件平台是英特尔继“Quark”处理器之后对可穿戴与智能硬件领域的进一步布局。然而相对类似联发科MT6572这样如今被广泛采用的平台而言,无论是在性能、价格、软件与开发者资源等方面,Edison都远远不够,然而这对于已经错失移动互联网的英特尔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开始。
对于智能手环、手表等一些可穿戴设备来说,远远不需要双核1GHz那么强大的处理器和Android这样强大的系统,这样的组合在智能家居、智能电视、智能路由等领域合适,但是对于可穿戴设备来说真的有些臃肿,因此相对于英特尔我更期待德州仪器(TI)、意法半导体(ST)等公司能够推出针对性的平台和集成化的解决方案。TI已经推出手机处理器市场,然而TI却仍然是当之无愧的半导体巨头,在电源管理、基带、无线、处理器等领域均有着非常完善的产品线,TI已经推出了部分解决方案。ST在手机处理器市场也一直不尽如人意,STE U8500等产品市场反响非常一般,但是ST却在手机传感器市场占据领导地位,同时有着最为强大的Cortex_M系列产品。因此如果TI和ST包括NXP、飞思卡尔这样的公司,能够根据可穿戴的功能需求和定位进行进一步整合,提供的完善的软硬件资源,将会有更大的前景。
从具体技术角度来看,索尼的SmartWatch、Pebble等产品均使用了ST的STM32系列处理器,Cortex-M3、M4架构相对于传统Cortex-A架构的手机处理器,有着非常低的功耗和相对可穿戴产品而言足够的性能。如果能够将Cortex-M处理器、蓝牙、电源管理等必备模块在硬件上进行整合,将RTOS(轻量级实时系统)、GUI(用户界面)、底层的数据同步、消息提醒等功能进行软件上的整合,推出集成度更高的解决方案,将会带来可穿戴更加美好的春天。
回到本文一开始提到的微软,对于微软来说同样有很多施展空间,微软之前已经针对Cortex-M3推出了针对超轻量级平台的.NET Micro Framework软件架构,Agent Smartwatch等手表产品也已经采用了该架构。.NET Micro Framework现阶段本身处境已经很尴尬,如果微软能够针对可穿戴应用,借助其强大的软件资源,推出针对性更强的软件架构和开发平台,那么在可穿戴领域将会有非常广阔的市场。
巨头搭台好唱戏,对于创业者而言,平台是想法和创意实现的垫脚石而不是依赖,而随着市场的逐步打开,逐渐丰富的平台资源将会给众多创业者提供更多的可能。新形态、新功能、新玩法不断被发掘,产品功能和消费需求不断碰撞,用户习惯在逐渐改变,市场需求逐渐被培育,可穿戴创业没有那么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