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网(微博)讯:
微信5.0内测以来,我发现风向有点不对:各种评论家自媒体人,各种溢美之词,各种逆天褒奖,各种蓝图展望,各种戴高帽子,铺天盖地的袭来,也不管张小龙同学是不是接得住。
尤其是对“扫一扫”这个东东的过度YY,到了无以复加、令人发指的地步。在各路砖家眼里,微信的下一个目标是:解放全人类。下下个目标是:解放全宇宙。
够了!我来泼几瓢冷水。
企业请离员工私生活远一点 百雀羚回应网传化妆品涉嫌添加禁用原料 2岁男童下楼买糖时被人拐走 高三女生被灌醉后遭强奸致死 何同学抄袭风波原作者发声
1、“扫一扫”不是啥新鲜玩意
尽管微信5.0一口气端出了二维码、条码、封面、街景、翻译扫描,但实际上除了街景扫描,其它都不是新鲜玩意。这还得益于,街景的数据来自腾讯自家的搜搜,我曾偶遇过腾讯的街景车。这是其一。
再来看。微信5.0端出的这5种扫描,其实是百度手机搜索的子集。百度的App早就集成了各种扫,种类更全,包括条码、二维码、文字、翻译、图书封面、CD封面、宠物狗、明星脸,等等。这是其二。
实际上,以二维码为核心的“扫一扫”将成为未来互联网入口,这种观点已经吵了很多年。微信把这个端出来,并不让人意外,更不值得大惊小怪。
2、“扫一扫”解决的是信息的问题,而不是人的问题
当然,你可以说“扫一扫”是不新鲜,但有微信这个载体,插根扁担也能开花。
那么,真的如此?我们来看看“扫一扫”这种操作,对用户来说,它的本质是什么?用英文翻译扫描,是减少输入操作,随时随地获得基于机器的翻译服务;用图书封面扫描,也是便捷了解数目信息、书评,进而完成线上购买。
也就是说,“扫一扫”现阶段解决的核心还是“信息流”,满足的是对信息便捷获取的需求,其作为工具的属性更强,其背后是数据库。这对微信来说,实际上进入了一个陌生的领域,微信从诞生至今,语音对讲、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只要和社交属性深度关联的,几乎做一个一个火。而当社交属性弱,信息流属性强的东西,微信就走了很多弯路,一路踉踉跄跄。比如公众账号。微信的控制节奏就出了问题。
中国互联网BAT三巨头实际上很有意思,腾讯占据的是“人流”(别想歪),阿里占据的是“商品流”,百度占据的是“信息流”。大家可以回顾一下,BAT各自都想在对方领域插上一脚,真正成功的,有多少?以我的观点,百度做“扫一扫”,调性更合适。
所以说,也许“扫一扫”代表未来一个很有价值的东西,但微信是不是最适合来做这件事的,还要看张小龙下一阶段的功力。
3、大数据能力,微信准备好了么?
微信在试图用最通俗、最轻松的话来诱惑更多的人加入“扫一扫”的行列,并且极力将“扫一扫”背后需要的技术承载描述得很简单。
这其实只是个宣传手法。“扫一扫”对于二维码、条形码,的确很简单,只需要很简单的解码技术即可,但要做深、做好,背后的技术承载实际上远远超乎大家的认识,往深里做,它的本质实际上是图片搜索,或者叫视觉搜索。
大家可以分析一下微信5.0第一波端出来的“扫一扫”品类,只包括最简单的二维码、条码,以及次简单的图书封面。这两种门类都是特定领域的平面图片,识别率很容易做起来。而翻译方面,OCR技术早已经被广泛应用了,也无啥稀奇。
但就算如此,从我对微信5.0的体验来看,它在图书封面识别上还问题比较多,我手里的一本乔布斯传记,还属于畅销书行列,但没能识别。此外,百度App对图书封面的扫描已对接了比价,微信要做好扫描后续的体验,腾讯的搜索不给力,遇到的障碍会很大。
而反观百度。李彦宏显然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毕竟是工程师出身,对技术始终保持敬畏。李彦宏亲自带队的深度学习研究院(IDL),其实干的就一件事:通过庞大的计算能力,自主学习并数字化这个世界,让人们搜索到任何东西。
大家可以去看看百度App的“扫一扫”,已经开始玩一些更深度的东西了。百度移动云的老大李明远说过一句话,数据的存储和获取才是第一步,数据挖掘才是未来。这句说到了“扫一扫”的本质。
下一步,微信如果做到“扫一扫”的深水区,会遇到很大的技术挑战。比如基于人脸、宠物脸等,对大数据基础要求极高。这个玩的就不是产品,而是技术内功了。产品经理出身的张小龙,准备好了么?
最后总结一下,“扫一扫”可能会成为下一个争夺的入口领域,BAT都会抢。百度有先发优势,有技术壁垒;腾讯有微信这个金宝贝;阿里的优势则是商品数据库和交易平台。到底谁能笑到最后,砖家们还是别着急,看问题看深远点,没什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