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网(微博)讯:
鸿海精密(富士康)的在度过十年的高速增长的蜜月期后,受到了众多舆论与产业伙伴上的挑战,而这次苹果转移代工厂商,更是合作间隙的开端。不但将损害鸿海的地位,也可能对苹果品质造成影响。
在中国,富士康几乎已经成为了一个负 面典型。这家最能代表中国改革开放下劳动成本红利优势的公司,在过去的几年中频出错乱,对产业竞争与媒体舆论中均没能很好地应对。
尽管富士康,或说鸿海精密,是一家居于产业链中游的生产加工制造企业,其业务模式被不为公众所关心,其在内地拥有一百多万名员工,这个规模大概是国内最大的家用电器制造商格力空调的20~30倍。每年纳税额占据深圳财政收入的15%以上。
这样的体量让富士康难以脱离公众视野。2010男5月,富士康连续12人跳楼,迅速被外界解读为“血汗工厂”。但实际上,各种工伤、跳楼等案例在中国的生产制造型企业中并不罕见,中国工厂的普工是国内收入水准最低,同时也是工作强度最强的的群体之一。外界大量的报道、猜忌影响到了各地政府,使这家本身不需要考虑公众形象的企业变得更加谨慎,并承诺多项整改措施。
郭台铭本人不会把太多精力放在外界对自杀的关心上,真正关系鸿海命脉的是制造水准、供应链实力以及规模效应所带来的成本优势。这也是鸿海精密成功所在。但在较早前的四月份,鸿海精密发生多起因为质量而造成的事故,根据《中国质量 新闻 网》等多家媒体的报道,苹果因为外观不符合标准以及功能不良等问题,向富士康退货,规模达到500万部。每台手机的返工费用在200~220元,由于此次质量事故,造成的损失至少达到十亿元!据内部员工透露:“郭台铭专程到达 iPhone5 生产线,组织业务线领导开会,要生产负责领导立下军令状,称良品率一天不达标就不离开!”
而苹果将部分订单交予和硕,则更进一步刺激了鸿海精密,至此以来,苹果与鸿海的隔阂首次有了实质性的表现。在此之前,富士康与鸿海精密曾被看做铁打的组合,正因为鸿海的制造水准,才能支持苹果手机的品质。
这种合作的破裂令人遗憾,和硕是一家收入仅有富士康1/4的111公司,在此之前,和硕在上海浦东新区等有多家工厂,从事笔记本代工业务。是鸿海与苹果合作关系的出现裂痕后最大的受益方,通过制造较旧版本的iPhone4S、iPad mini等产品,和硕将以极少的代价实现制造水准的升级,可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这也意味着更大程度的价格歧视,因为新版 iPhone 与较旧版本 iPhone 将可能出现不仅仅是功能上的差异,更可能是做工水准上的差异。
对于苹果来说,更大的问题在于,他不希望上游仅与单一厂商合作。这样可能会造成风险以及谈判难度。但是,分散 OEM 厂商可能会造成管理难度的加大,以及产品质量出现更大的差异化。并且,在这样的背景下,鸿海精密等大厂商可能会保留更多制造工艺。
尽管制造工艺上可能会下降,但在 Tim Cook等职业经理人时代,保住屁股的位置将是最重要的,从苹果近期的分红计划、推出廉价版本 iPhone 等多处都可以看到典型的商业战略,尽管这背离了苹果品牌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