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网(微博)讯:






不允许城镇居民到农村买农房、宅基地
大量黄金正从各国运往美国
3岁男孩独自在家从27楼坠楼身亡
郭艾伦谈捅伤自己的队友事后态度
女子怀孕5个月被诊所当妇科病治疗
北京时间2月2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苹果的感应系统专利被曝光。在这项专利技术中,系统能够通过内置各种感应器的手持设备获取用户数据,然后传输到一个“情景感知模块”,从而触发与当时情景相对应的功能,包括设置震动模式、控制音乐播放和开启睡眠模式。

图为感应系统的架构
此项苹果专利的美国专利编号为8385039,名为“自动切换模式的设备”。目前,苹果公司已经拥有一系列注册或未注册的感应技术,并将向市场推出高度自动化且可以“预知”用户需求的系统。
通过使用一组感应器对温度、力度、光线、震动、压力等数据的收集,苹果的“直觉便携电子设备”能预测用户接下来将要启用的功能。例如,根据环境光线和方向信息,该设备无需用户操作即可以从“睡眠模式”自动切换到“觉醒模式”。这种功能可以大大提升用户体验。

该项专利技术最初被应用到iPod的“hold”按钮
该专利的描述如下:
当用户即将执行一项功能时,这种便携式电子设备能预先执行该功能。用户不需要进行额外的操作,例如在图形界面中打开菜单,或触动按钮和开关。
虽然该专利的说明和插图与一款便携式媒体播放器有关,即iPod,但是此项技术已经被修改并应用到苹果的iPhone中。
在实际运行中,感应器所收集到的数据会被一个“情景感知模块”处理,并与“事实表格”进行对照。找到对应的情景后,相应的功能将被触发。同时,该系统允许用户预设感应器参数,以及某组感应数据所能触发的功能。

图为感应器的“事实表格”
这项专利的描述颇为冗长,描述内容包括:用户从裤兜里拿出设备的方式如何触发音乐播放功能;系统如何根据环境光线的变化从响铃和震动模式之间切换;系统如何根据周围环境的声音调节音量。
此项专利于2011年注册,发明者为弗莱彻·罗特科普夫(Fletcher R. Rothkop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