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软件、参加节目竞猜、打折优惠促销……如今,二维码这种黑白相间的网络符号在市民眼中已不陌生。然而,二维码在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隐忧。
近日,有网友爆料,她在微博上看到一件羽绒服外套的打折链接,用二维码进入网站。没想到东西没买成,手机里的几十元话费没了。通过多方查找,原因终于出来了:那款通过二维码下载的软件带有病毒。日前,腾讯移动安全实验室发布的《2012手机安全年度报告》显示,二维码的火爆,使得该渠道逐渐得到黑客的青睐,二维码成为病毒传播新渠道。“扫描二维码通常会消耗大量的流量。”市民曹女士告诉记者,在二维码这个新兴事物刚刚风行的时候,她便喜欢拿起手机就扫,虽然没有发生过手机中毒、扣费等现象,但是渐渐发现扫描、进入链接、下载……一系列的过程会消耗很多的流量,几个月下来,每个月的手机资费都会超额。
昨天下午,记者联系到了北京邮电大学移动通信专业的武博士,武先生告诉记者,理论上讲,二维码本身不会携带病毒,其实就是一串网址。关键看它链接的内容。“所谓的毒二维码与普通二维码本身并无区别。区别在于背后的链接,如果链接病毒的网址或者带病毒插件的网址,就变成了毒二维码。”武先生说。
“二维码确实有一定的风险,但风险没那么大”。我市一家运营商市场部齐姓负责人表示,二维码引发的扣费软件一般需要与运营商相勾结才能使手机扣费得以实现,但是基于携带病毒的二维码制作简单,手机平台受到这类软件的攻击确实存在可能。
那么,要怎样避免通过二维码下载到这些病毒软件呢武先生表示,用户不能见“码”就刷,通常来说,报纸、杂志、知名品牌海报上提供的二维码是安全的,但在网站上发布的二维码需要引起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