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网(微博)讯:
三轮车撞上380万宾利走代位追偿 李明德直播申诉正能量主播 王星称被关在有50个中国人的建筑里 假父回应错认儿子16年是看男子可怜 缅北电诈团伙把中国人当猪仔反复买卖
小说家威尔•塞尔夫近日在其为BBC所撰写的一篇文章中称,年轻人的怀旧情结日益浓厚。他表示这一现象与互联网有很大的关系。的确,互联网已改变了过去,今后也仍将如此,但年轻人是不是真的越来越怀旧了呢?
历史是掩身黑暗之中的一系列无形事件的集合。考古发现与文字曾是我们洞察历史的唯一渠道。印刷术的发明成为我们与历史“对话”的一座重要里程碑。然而,互联网似乎后来者居上。一千年以后,我们将不再为了了解自己身处的世界而被迫解释那些陌生语言——到那时,互联网将提供一个窥知过去的窗口,历史则由微小的数据信息组成。甚至只需短短几年之后,我们周围将尽是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第一代人。其中大多数人的生活将会被完全记录在互联网上因而得以永久保存。
谷歌Chrome浏览器的最新广告展示了一个孩子生活中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每件事都关乎互联网的方方面面——YouTube上,孩子学会走路后迈出第一步的视频;邮件中的电子生日贺卡,Facebook上年轻人聚会的照片。这一切所传达出的信息显而易见:生活完全可以在互联网上全部展现。
毫无疑问,这对我们的记忆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重要的事件与经历都能在网上以图文或视频的形式反复看到。电脑与互联网并非提供给我们新鲜的事物,而是融合了文字、声音、图像等人工记忆的所有技术手段,共同创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更加强烈地唤起我们记忆的综合体。
有人认为这一趋势正使得年轻人变得愈加怀旧,与自己的过去联系更加紧密。通过博客和社交网络,互联网提供了一个年轻人保存自己过去并造访别人过去的机会。可怀旧并不等同于守旧。事实上,怀旧更多的是对我们自身过去的一种重建。而互联网令人难以感觉到这种怀旧情怀。它代替我们塑造了我们的过去,这意味着我们的想象力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没那么重要了。“网络依赖”并不能加深这种怀旧情怀,反而会弱化它。互联网可能会破坏过去的那份神秘感。
十九世纪英国诗人约翰•济慈在描述艾萨克•牛顿的科学时,为物理学破解了美丽事物的奥秘和“拆散了彩虹”而惋惜。(译者注:济慈曾经抱怨:“牛顿把彩虹所有的诗意都破坏了。彩虹在他眼里只不过是光谱的排列而已。”“拆散了彩虹”一句出自济慈的诗《莱米亚》,诗中对科学进行了非难。)。或许网络将揭开历史中那些重要的未知领域的神秘面纱。但这将导致我们对于过去越来越缺乏想象。
也许,怀旧情怀大都蕴含于我们对历史元素的虚幻追溯之中,全凭想象使然。诗人T.S•艾略特曾问道:“遗失在知识中的智慧到哪里去了?又要遗失在信息中的知识又到哪里去了?”怀旧是一种古老而感性的智慧,而它很可能会被网络时代的信息洪流所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