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一则中国银联将推广新一代手机支付的消息,在股市中催生出手机支付板块,多个概念股连续涨停。对商业银行来说,可把更多金融服务以手机为载体,由刷机替代刷卡,将其作为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蓝海。
手机支付是一个多方角逐的新市场,国内手机支付的运营模式包括4种,以移动运营商为运营主体、以银行为主体、以第三方服务商为主体,以及金融机构与移动运营商合作的模式。有观点认为,金融机构在手机支付大战中未必占优势。就投入而言,金融机构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
据分析,一张SD卡需要用户承担188元,还有250万存量POS终端的改造升级,如此规模的投资超出了银联的资金实力。有试点银行也表示,金融IC卡的成本是磁条卡的数倍,若将金融IC卡植入手机,必须对金融IC卡进行异型化处理。这些成本的投入不能全靠银行,肯定会向客户收取一定的费用。
随着支付环境的改善,以及安全性得到认可,手机支付将不再是新鲜事。据称,银联与相关各方正在推进银联 卡商户POS终端支持非接触支付业务的改造,国内最大的手机现场支付商户群已在银行卡产业内初步形成。2010年底前商户数量预计可达10万家,商户类型涵盖百货、超市、宾馆酒店、餐饮娱乐、电子数码等多个领域。
银联方面称,手机支付以金融安全标准为基础,交易信息传输采用国际最先进、最安全的加密技术,即便手机遗失,只需妥善保护交易密码,并及时挂失,可确保个人银行账户安全。
此外,交通银行与太平洋保险去年12月还率先推出个人手机银行账户盗窃保险,保费为5元,保期一年,每份保险金额为5万元。若要消除大众对手机支付的安全顾虑,可以推广类似的保险配套服务。
手机支付带来了一系列创新。利用非接触通信技术,在支持非接触支付业务的银联 卡受理商户,可进行现场刷机支付,替代传统银行的刷卡支付。在使用现场支付功能时,小额消费交易无需输入密码和签名。在浙江宁波,用户只需随身携带一部银联智能卡手机,就能在市内10条公交线路体验乘车的便捷。这样的小额便捷支付,是目前最实用的银行卡也无法比拟的。
较之银行的手机支付,中国移动通过手机终端刷卡消费,目前主要针对小额支付。虽然商业银行主导的手机支付运营模式,在市场拓展上不一定占优。但商业银行可以突出“手机银行”概念,不局限于“手机支付”。手机银行是一个服务内容很丰富的平台,包含了大部分常用的个人金融业务,尤其是理财业务。通过手机银行,能够把活期存款转为定期存款等,也能购买基金、外汇或黄金。
前不久,交通银行还率先在全国实现手机银行预约ATM取现,使持卡人能够无卡取款。客户可通过该行手机银行,提前预约ATM取款。预约后,客户到ATM取款时,只需凭预约手机号码、预约号及预约银行卡的取款密码,即可实现无卡取款。
手机银行不依赖于银行物理网点,便得以拓展更大的服务空间。在费率优惠上,手机银行也很有吸引力。以汇款为例,手机银行的手续费最低,打折幅度从2折至5折不等。如交行异地跨行汇款按汇款金额的0.30%收取,最高15元。相比之下,不少银行柜面办理异地跨行汇款,通常手续费按汇款金额的1%收取,最高限额为50元。
不过,有的银行已推出的手机银行,其手机支付功能还有待丰富,仅局限于手机充值、机票预订等,尚不能非接触支付。要想在手机支付大战中获得更多市场份额,还需要与移动运营商开展更密切合作,使服务创新跳出传统金融业务领域。 [来源:金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