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网讯:
团购行业的迅速降温,让创业者与投资人隐藏的矛盾浮出水面。24券如何走出这四大困境?
24券被撕破了一角,而划开口子的是创始人杜一楠和投资方:这家一度进入国内排名前五的团购网站,如今正遭遇资本困境。
成立不到3年,除了天使投资,5轮融资,共募集5000多万美元,这是24券创造的历史。但团购网站失宠的速度,却令人措手不及,转瞬间,团购成了困兽,公司最终沦为创业者与投资人的角斗场。
9月初,当24券的财务向CEO杜一楠申请190万元工资和30万元商家结款时,意外发生了:杜一直不回复任何电话、短信和邮件。彼时,24券公司账户上只剩下的200多万元也被“扣押”了——杜一楠早在8月份就向财务要走了网银密码器。
紧接着,身在美国的杜一楠向24券管理层发出声明邮件,正式向股东方宣战:撤销马来西亚投资方代表、在公司任职COO的 KK及黄会计的职务。
此后事情一直发酵,但无论孰对孰错,这家创业公司遭遇的四个困境,都应让后来者引以为戒。
一、 规模魔咒
和大部分团购网站一样,24券也认为有了规模,就将拥有应许之地。为了迅速占领市场份额,24券采用了激进的市场扩张策略。
2011年,24券覆盖的城市迅速增多,从十几个扩张至200多个城市,员工也从约100人扩充至4000人。为了让流水变得好看,据说24券也做过“赔本”生意,比如,“50块从商家买进,40块卖出”。
进入2011年下半年,资本市场开始降温。急需输血的24券在去年9月份开始陆续大规模裁员、撤站、调整员工工资以求生存。直到去年11月份,24券才又宣布获得C轮融资。目前,24券员工已缩减至300名左右,城市站点还剩下12个,均较高峰时缩减了90%。
就24券烧钱的速度,KK讲述了这样一个细节。2011年7月,24券完成B轮约3000万美元的融资,2个月后,在B轮结束后的首次董事会上,股东们就被告知:B轮融资的钱已经花完了。
规模速度至上的另一个代价是管理跟不上。今年4月,KK担任24券临时COO后发现,因为发展速度太快,“很多销售合同都没有收录,很多支出也没有很好地记录下来,很多债务也没法统计”,人员的迅速扩张后又迅速收缩,导致工作交接不善,“很多员工流失后,接手的员工甚至不知道前面的人把与商家签的合同放哪了”,甚至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都无从审计。
不过,对此说法,杜一楠在公开信的回应则是:“24券企业自身运营状况,相比去年,已有大幅度好转,公司已接近‘准盈利’,致使我能够在很短时间内,为24券筹集了一笔新的投资,能够支持24券永远地活下去。”
二、 模式困境
“(24券)还(欠我们)2800多元的款没结。”广州佳润汽车美容的老板梅先生对本刊称。2011年,佳润在24券做过一份汽车美容套餐的团购,本该在去年10月结账 。“他们说有很多商家等着结账,还没排到我”。
梅先生是24券众多“债主”之一,除了商家账款,广告欠款、员工工资也是24券债务的组成部分。据KK透露,2011年10月,24券背负的债务(未结款项)近亿元,后来通过投资方的注资支付了一部分,但目前仍有约6000万元负债。现阶段,24券还要应对每个月约200万元的运营亏损。
杜一楠在邮件中称,他已“为24券物色了一个战略合作投资方,拥有足够的财力,能够永久地支持我们走下去”。在今天的局面下,哪家机构还有勇气下注团购的确令人好奇。但杜在接受本刊采访时,拒绝披露更多信息。
三、 股权争夺
此次矛盾爆发的主要原因,在于投资方要求降低管理团队的持股比例。前者认为杜一楠及其管理团队是造成公司衰败的原因,要求把创始人和管理层团队的股权从目前的40%降低至3%。该提议遭到24券团队坚决反对。
据KK透露,5轮融资下来,目前杜一楠在24券的股权仅剩“8%-12%左右”。KK称,在E轮融资时,董事会承诺给予杜一楠8%的优先股(注:通常在创业公司的情况是,创始人拥有的是普通股,而不会拥有优先股,优先股是为了保证投资人的利益),给管理团队其他成员2%的优先股。“杜一楠对8%的优先股表示不满,希望这一份额能够达到25%”,KK称。
而杜一楠则表示,股东方“给予创始团队的权益只有3%,远远不足以弥补我们过去一段时间所做出的一切”。他指责投资方意欲“淘空”公司,即宣布现有公司破产,彻底放弃偿还商家债务的义务,以挤出创始团队。
四、双输局面
可以说,这次对峙事件的结果是两败俱伤,至少对24券的品牌造成了一定的伤害。
但是,杜一楠却把心思转到了另外一个项目上。其近期接受采访时表示:“长远看来,(团购)这种模式有可能被更有效的本地服务商家的推广方式所取代。”接受本刊采访时,杜坦承自己已经在筹划新的项目,但具体业务以及是否放在24券内部运行,他都拒绝透露。
在今年的一段时间里,杜一楠甚至被投资方认为状态不佳,对24券“漠不关心”,对此,杜在邮件中的解释是:“在筹备或正在进行与资本方的博弈。”但这令投资方感到担忧:“是不是杜已看淡团购?”
曾经是团购五强的24券,随着营业规模的下滑,已然退出领先地位。目前,24券的股东方与杜一楠都称已进入静默阶段,谈判将陆续展开。
出售或许是条可选路径。杜一楠在今年4月接受采访时就表示,未来数月内,战略“大手”会在很大层面上推动行业的整合。如KK所言,“(投资方谋求)退出是必然的”,但前提是公司要有价值。